我印象中關於社會、生活、歷史、地理等等的學習內容與評量都屬於記憶式與填空式的學習,說到家庭,課本或瓶量都是列出家庭有幾點功能,我不知道現行小學是怎麼學的,但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方式,今天關於Social Study的課程,與其說是上課,不如說是討論,我藉由課本的文字與圖像以問與答的方式進行,孩子的回答是否要是我腦袋中所預想?並不是,即使和我預想的答案不同,那都還是正確答案,因為那是孩子生活真真實實的體驗所推論出來的,另外這個年紀還是比較能夠體會有型有體的描述方式,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也盡量避免使用意象的形容,不然孩子聽不懂,課後的討論就也沒法發揮空間。
課後討論 (芊霈口述,媽媽簡載)
1) What do your Family do together?
我們一起吃飯、睡覺、玩、洗澡。
2) 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family?
我學煮飯、洗菜、收東西、洗廁所,還有媽媽幫我上課。
3) What is a family?
(跑去站在房子的正中間,指著四周繞一圈) 這全部全部每個地方,還有我們四個人就是家。
4) Tell about how people in a family can help each other
爸爸幫忙拖地、洗衣服、晾衣服。
媽媽幫忙煮飯、照顧我們、教我們。
我幫忙煮飯,照顧弟弟,還有幫忙爸爸跟媽媽說要相親相愛,要原諒爸爸。
弟弟幫忙收玩具、洗廁所。
5)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
這個部份剛好可以跟我使用來說明 Main Idea and the details 的組織圖相配合,所以我請芊霈在每個圓圈裡畫上家人的臉。